首页 关于我们 市场研究 互动营销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中国银行业转型十大特征
我国的经济面临发展周期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改革已是共识但尚未成共举。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一系列冲击和变革。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金融脱媒技术脱媒双重的冲击。金融脱媒的典型表现是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社会融资活动游离于银行之外。技术脱媒的典型表现是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在实质上发挥着金融机构的功能。
中国金融机构还面临三座大山。第一座是资本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和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枯竭的矛盾。第二座是不良资产反弹压力持续和财务回报能力不断弱化的矛盾。第三座是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提速和金融创新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矛盾。
中国金融业将在脱媒和压力下转型这种转型的特征大致如下。
特征1:资本补充变得日益重要。考虑到境内外资金价格差异巨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存因此境外投资者有可能重新在银行资本筹措中发挥作用。
特征2:金融控股平台的重要性上升。银行业面临的多重压力迫使银行将其资产重新摆布。一种摆布是将资产在银行和非银行之间进行摆布另一种摆布是将资产在表内和表外之间进行摆布。
特征3:资产管理日益重要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迫使金融机构尤其是加入到该领域的券商和基金公司不断摸索前行。
特征4: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交易账户占比逐步上升近期则可能是短融、中票逐步替代贷款;结构性理财产品逐步替代传统储蓄类产品;流动性管理逐步替代贷存比。银行的资产负债和金融市场的关联程度明显提高。
特征:5:银行公司业务的变迁。大型企业的金融化使其具有相对丰富的金融专业技能和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对银行而言为这些大客户提供简单的存贷结业务日益困难而银行转型为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同时却也面临其客户逐步成为其潜在竞争对手的困惑。
特征:6:金融同业往来日益重要。这考验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协同能力、渠道运用能力并可能推动银行更为重视金融控股和混业。
特征:7:银行结算业务受到侵蚀。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和第三方支付的日益壮大银行在小额结算和收单市场领域将承受冲击。
特征8:银行个金业务必须适应客户的变化。未来物理网点仍有其提供面对面和非标金融服务的优势但客户的虚拟化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碎片化和及时化日益上升。以手机/Pad和个人PC为主要手段的个人手持终端以及以智能电视为主要手段的家庭接入终端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特征9:创新将成为银行生存之本。如果利率市场化提速那么银行将首先在存款领域陆续创新其次在贷款方式上逐步创新使贷存比逐步上升利差在波动中收缩最终将导致银行日益重视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交易。
特征10: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功能界限本土银行和海外分支机构及外资银行之间的地域界限日益模糊化。金融服务在业务和时空上的关联性、复杂性日益上升。
 
满意度忠诚度研究
盈联是市场研究业内商务智能开发与应用的先行者,STAWIN BI作为盈联的商务智能服务品牌,旨在提升利益相关者研究服务的先进性,推动核心研究成果的实物化与工具化,让我们的客户更加有信心的基于调研成果制定关键决策。
© 版权所有 北京华夏盈联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STAWI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顺事嘉业创业园D-2-1    客户专线:010-62116635 京ICP备10018899号-1